中国顶级科学家钱学森在回国前,曾是美国空气动力学界的名人,他参与研制过一系列美军先进武器,被美国视为“影响国际平衡的科学家”。
因为地位举足轻重,钱学森的归国之路障碍重重。美国海军次长丹尼·金布尔甚至评价钱学森:“宁可枪毙了他也不能让他回去,这个人无论在哪里,都抵得过五个海军陆战师!”
钱学森是浙江人,父亲是教育学家钱均夫。在父亲的悉心培养下,钱学森从小就非常优秀。
1935年,24岁的钱学森带着航空救国的梦想,来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飞机机械工程专业学习。尽管麻省理工学院的课业负担很重,但钱学森只花了一年时间,就拿下了硕士学位。
接下来怎么办呢?作为飞机机械专业的学生,钱学森本应该去飞机制造厂实习获取实践经验,但是,当时的美国有政策规定,美国的飞机制造厂不接收外国学生。
难道只留学一年就回国?那岂不是要浪费掉好不容易考来的庚款留学生名额和宝贵的学习机会?钱学森决定曲线救国,改变专业方向,由飞机机械工程的研究转为研究航空理论,但是要学习这一专业的话,就要到洛杉矶的加州理工学院去求学,拜冯·卡门教授为师。
打定主意后,钱学森连电话或者书信都没写,就径直带着行李,千里迢迢飞到了加州理工学院,求见冯·卡门教授。这一举动,能够说是相当冒昧的。
但是冯·卡门教授却没有介意,他一见到钱学森,就被其敏捷的思维和丰富的智慧深深吸引,当即说道:“密斯特钱,希望你到加州来,在这里你能够获得你所需要的知识。我相信,我们会合作得非常愉快的!”
就这样,师生两人一拍即合,25岁的钱学森成为了55岁的冯·卡门教授的得意门生。
冯·卡门教授是科学界的一位奇才。他是出生于匈牙利的犹太人,拥有极高的数学天赋,在6岁的时候,就能够熟练口算五位数的乘法,让他的父母惊叹不已。
20多岁的时候,冯·卡门游历法国巴黎,看到法国人亨利·法曼驾驶一架试验飞机进行飞行,从此对刚诞生不久的飞行器产生了浓厚兴趣,开始研究起飞行空气动力学。
之后,冯·卡门进入德国的哥廷根大学,师从著名力学家普朗特教授,获得博士学位,并发现了“卡门涡街”,这一研究成果是飞机、船舶和赛车设计的理论基础,惊艳世人。
就在冯·卡门潜心钻研的时候,因为希特勒残酷迫害犹太人,冯·卡门不得不离开德国,一路辗转来到美国,执教于加州理工学院。
在加州理工学院,冯·卡门通过在应用力学、流体力学、超音速飞行等方面的研究,帮助美国的航空事业和宇航事业取得突破性的发展,是宝藏级的科学家。
能成为冯·卡门的学生,钱学森可以说是非常幸运的,而除了跟随冯·卡门学到了大量的科学理论知识,最让钱学森受益匪浅的,是冯·卡门的治学精神。
冯·卡门鼓励学生创新,常对学生说:“任何一个科学技术问题都没有百分之百的标准答案,重要的是处理问题与开拓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如果有的学生对试题分析仔细,方法正确,有自己的创新观点,那就算最后的得数错了,我也会给他打高分。而有的同学虽然得数正确,但解题方法毫无创新,那他在我的这里的分数绝不会高过前者。”
冯·卡门还经常在讨论会上分享自己先进的学术思想和研究进展,美国人叫“good idea”(好点子)。有人问他:“这么好的思想都讲述出来了,你就不怕被别人超过吗?”冯·卡门笑着回答:“我不怕,等到他赶上来,我又跑到前面去了。”
在冯·卡门的影响下,钱学森每天都在拼命地开动脑筋,苦苦创新。他后来回忆说:“加州理工学院的拔尖人才很多,你所想的、做的必须要比别人高出一大截才行,如果只迈小步,那很快就会被别人超过。”
可能因为钱学森的创新力度太大,他和导师冯·卡门还发生过一次不小的误会和冲突。
一天,钱学森拿着自己新写的一篇论文找到冯·卡门寻求指导,冯·卡门看完后,觉得钱学森太过异想天开,当场指出:“这个观点毫无道理,我无法认同。”
钱学森一听急了,他对论文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试图让冯·卡门理解自己的思路,结果说着说着师徒俩就大声争辩起来。
激动之下,冯·卡门把钱学森的文章狠狠扔在了地上,喊了一句:“Get out!”师生俩不欢而散。
钱学森离开后,冯·卡门捡起论文,又读了很多遍,越读越为自己的武断后悔。这可怎么办呢?
第二天一早,钱学森刚到实验室,就发现冯·卡门教授早已在实验室等着他了。还没等钱学森站定,冯·卡门教授便站起来走到钱学森身边,深深地鞠了一躬,说:“我昨晚一夜没有睡,一直在琢磨你的观点,你是对的,我想明白了。”
在师生俩的密切协作下,1939年,冯·卡门和钱学森共同拿出了“卡门钱学森公式”,解决了飞行器突破音速的理论问题,被载入史册。
刚参加完毕业典礼,冯·卡门就将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助教的聘书递到了钱学森手上,邀请他成为加州理工学院教授组的一员。
在加州理工学院工作期间,钱学森不忘初心,再接再厉,在空气动力学的研究工作中多有建树,发表了很多价值连城的论文。
为了尽最大可能留住钱学森,冯·卡门想尽办法,把钱学森在美国的居留身份由原来的学生改为访问学者。
1942年12月,在冯·卡门的力荐下,经过美国宪兵总司令部的安全审核后,钱学森获得了安全许可证,得以进入五角大楼,参加海陆空三军、国防部、科学研究发展局等一切军事机密工作。
这意味着钱学森已经计入了美国国防的核心机密工作,成为了首屈一指的“火箭专家”。
1945年,已经佩戴美军少将军衔的冯·卡门受美国五角大楼的派遣,带着国防部科学咨询团出现在战火纷飞的德国,他的主要助手是慢慢的变成了少校的钱学森。
在德国的军事禁区里,冯·卡门和钱学森带着咨询团查获了300万份秘密研究报告,以及重达1500吨的成套仪器,然后全部运回了美国。
他们还审讯了冯·卡门的博士生导师路德维希·普朗特以及德国“火箭之王”冯·布劳恩等人,这些人虽然是顶级科学家,但却在二战期间效忠于纳粹德国,为法西斯发动的不义之战提供了助力。
美国没有处决这些科学家,而是将他们押回美国为己所用。在被押送到美国十几年后,由冯·布劳恩设计的世界上最大火箭“土星5号”第一次将人送上了月球,冯·布劳恩也因此成为了美国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
德国之行带给钱学森深深的启迪,他经常思考:“为什么这些世间顶尖的科学家,所信奉的精神是‘谁给钱就为谁服务’呢?人能不能有点更高层次的追求呢?”
钱学森开始越来越牵挂遥远的祖国,无时无刻不期盼有朝一日回到祖国,用他的毕生所学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
1949年底,钱学森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激动万分,他认为回国的机会到了,应该马上出发,为了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
主意一定,钱学森马上找到当时的加州理工学院院长杜布里奇,说:“我在中国有年迈的父亲,之前因为打仗,我已经很久没有回去见过他了。我想请一段时间的假,回去看看他。”
但是时任美国海军次长的丹·金贝尔听说此事后却连连阻止:“一定不可以让他回到中国!”
其实,金贝尔的职位和钱学森所从事的研究的关系不大,钱学森回不回国,也轮不到他来阻止。但是金贝尔曾经进一步探索过钱学森的学术成就,他认为钱学森是美国最优秀的火箭专家之一。
得知钱学森准备回国探亲,金贝尔马上给移民局打招呼说:“绝对不可以把他放回中国,这个人无论在哪里,都抵得过五个陆战师!”
金贝尔的干涉给钱学森的回国之旅带来了巨大的麻烦,1950年6月,钱学森被列入“清·共运动”黑名单,被联邦调查局带走盘问。
随后,钱学森被吊销了安全许可证,无法再从事任何与美国军事机密相关的研究工作。
从受人尊敬的科学家到嫌疑犯,钱学森深感人格受到了莫大的羞辱,他马上将一份申请离开美国的声明交给了联邦调查局,预订了从加拿大飞往香港的机票。
与此同时,钱学森通过海路同步出发的几大箱行礼也被截留,理由是:里面有,因而违反了‘出口控制法、中立法和间谍法’。
这项“罪名”无疑是很严重的,此后,钱学森被联邦调查局带走,关在一座四周是海的小岛上,这里又暗又潮湿又拥挤,堪称人间地狱。
被关押期间,钱学森被禁止与任何人交谈,守卫每15分钟就亮一次灯,让钱学森无法正常休息,身体一下子消瘦了30磅。
最最艰难的时刻,又是冯·卡门伸出了援助之手,他先是筹款一万五千美元,把钱学森保释了出来。
紧接着他又利用自己顶级科学家的身份,赞成用朝鲜战争中的美国战俘来交换钱学森。
他的观点是:“禁止科学家回国,这和美国精神相悖。如果限制钱学森的自由,那以长远来看是对美国的一种打击,因为很多国家将会不敢派留学生来美国,他们可能会前往欧洲或者东方世界,这是美国的巨大损失。”
1955年,在中国政府的积极协调下,被美国人监视了5年之久的钱学森,终于登上了回国的轮船。
码头上,冯·卡门前来为爱徒送行,并殷殷祝福:“希望你在你的祖国干出一番事业来,你在学术上不比我差,一定会有所作为!”
回到祖国后的钱学森,利用毕生所学,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究和发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了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获得者。他没有辜负导师对他的期望,也没有辜负自己的人生理想。
在冯·卡门的回忆录里,给予了钱学森高度的评价,他认为:钱学森是他一生中最优秀的学生,能遇到钱学森做他的学生,是他人生中最幸运的事情。
冯·卡门与钱学森的师生情,让人非常感动,他们亦师亦友,是科学研究中的灵魂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