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期间,除了主办城市杭州,还有宁波、温州、湖州、绍兴、金华五个协办城市参与办赛。40个大项中既有田径、游泳等奥运项目,也有武术、藤球、板球、克柔术等代表亚洲各地区特色体育的项目,还有首次成为亚运正式项目的霹雳舞、电子竞技等。
其实每个城市都有独特的精神特质:杭州的数字化的经济,如游泳,在互联网浪潮中搏击前行;宁波的“宁波商帮”,似帆船,面向大海,扬帆竞渡;温州人的精神,如同龙舟,团结协作,合力前行……
即日起,潮新闻推出亚运·城市观系列报道,以6项体育运动为引,融合6座城市特质,从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重维度,讲述历史、聚焦当下、展望未来。
深情对唱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翩翩起舞的蝴蝶仙女,跟随美猴王翻腾飞跃的猴儿们,一排排引人注目的酒坛子……越剧《梁祝》、绍剧《金猴献瑞》,以及贯穿整场表演的黄酒元素,共同组成了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上的暖场节目《美哉古越》。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绍兴市越剧团的50名演员在现场5万名观众面前展现绍兴之美。
作为杭州亚运会协办城市,“美哉古越”如今被竞技体育之光照耀:绍兴承办篮球、棒球、垒球、排球、攀岩5个项目的比赛,提供足球配套训练场地,是除杭州外承办比赛项目最多的城市。
舞台之中,越剧、绍剧、黄酒这三张“金名片”,让绍兴以人文、物质之美引人心醉。舞台之外,已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古越之城绍兴在时代的风云中披荆斩棘,翻越高山。从“酒缸、酱缸、染缸”的老“三缸”到“芯片、药片、刀片电池”的新“三片”,绍兴以其锐意进取、不畏挫折、勇攀高峰的精神走出了一条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转型升级发展之路。
登高传统,在中国古已有之。据《西京杂记》载,“三月上巳,九月重阳,士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
隋唐至两宋、明清,登高之风仍然盛行。登高成为中国民俗活动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逐渐演变成保健强身、休闲娱乐、寄托情思的文体活动。
位于浙江省中北部、杭州湾南岸的绍兴,群山环绕、盆地内含、平原集中,地形骨架呈“山”字,形成了“四山三盆二江一平原”的地貌。若论及面积,则是 “七山一水两分田”。要说绍兴,便绕不开山。绍兴古称曾以境内第一高峰会稽山为名,惟妙惟肖的穿岩十九峰、因李白诗篇为人熟知的天姥山,还有诸葛仙山、斗岩、府山、五百岗……因着城市天然的地形地貌,每每时节气候合适,绍兴人总忘不了爬山登高。
攀登,走向高处,既是为了更美的风景,也为了享受突破自我的成就感。登高传统从古保留至今,由此也可窥见登高者不畏挫折、奋勇向前的坚韧之志。
攀岩运动是从现代登山运动派生出来的攀登陡峭岩壁的运动,通过专门的攀登技术训练,以各种装备作为保护或攀登的工具,通过克服地心引力,攀登自然岩壁或人工岩壁。攀岩运动也因此素有“岩壁芭蕾”的美誉。
在攀岩项目上,中国进场不算早。1987年,中国登山协会派遣登山运动员到日本长野系统学习攀岩,这也被视为攀岩运动引入中国的标志。此后的30多年间,中国攀岩在奋斗中不断刷新成绩。
“攀岩在国内属于相对小众的运动,还处于推广阶段。绍兴在攀岩项目上比较重视,无论是比赛承办还是竞赛成绩都在不断取得新进步。”绍兴市攀岩队教练杨梦蝶告诉潮新闻记者,绍兴很重视体育进校园,尤其是攀岩项目,当地有不少学校都组建了校攀岩队。她和记者说,组建于2018年的绍兴市攀岩队专注青少年攀岩,队里最年轻的队员8岁,最年长的也只有16岁。
公开资料显示,杭州亚运会前,绍兴就曾多次承办国内攀岩比赛,绍兴攀岩运动员在国内比赛中也多次取得好成绩。今年5月份,2023第一届全国攀岩冠军赛在绍兴柯桥开赛。8月份刚刚结束的2023年第七届全国少年攀岩锦标赛中,绍兴运动员获2金2银2铜。仅杨梦蝶在绍兴市攀岩队带队训练的运动员在2023年国内省内青少年、少年的各项攀岩比赛中就取得了30个第一名的好成绩。
整个攀岩过程,攀登者需要充分运用身体各处结构,力求保持平衡。手法上,抓、捏、抠、压、扒、侧拉、反提等灵活运用;脚法则可脚尖内侧踩点、脚尖外侧菜单和脚尖正踩等。“重心下沉、手臂伸直、三点平衡”是初学者最先接触到的攀岩口诀,也是攀岩基础姿势的三个要素。初学者需要经常训练脚尖踩点、手臂伸直、正蹬侧蹬的基本技术。在攀岩时,则应该要依据真实的情况灵活变换相应技巧,这也需要攀岩运动员和攀岩爱好者在实际攀登过程中无数次训练演变出属于自身个人的肌肉记忆。
27岁的杨梦蝶在高中时与攀岩结缘,2018年毕业后就来到绍兴市攀岩队担任教练。回顾自己的训练和带训生涯,杨梦蝶觉得攀岩精神一言以蔽之,就是不畏困难、勇攀高峰、永不言弃。“和其他运动一样,攀岩训练必不可少会受伤,手上磨出老茧、身上出现伤口都很正常。但只有经历这些,才可能练好。除了必要的体能素质和技术要点之外,其实攀岩最需要的是自信和勇气。看着高耸的岩壁,首先要做到的是不恐惧,或者战胜恐惧。只要有勇气往上爬,就成功了第一步。”
时间回拨,绍兴从一穷二白起步,但是凭着不畏挫折困难的自信和勇气,大步朝前走、往上攀。经济要发展,最好便是因地制宜,走一条本地特色经济腾飞之路。
绍兴酒由来甚早。《国语·越语》有记,“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于,二壶酒,一豚。”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大力扶持和帮助恢复酿酒业。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代代相传的酿造技艺,绍兴黄酒打响名声,远销海内外。
绍兴东浦是绍兴黄酒发祥地。上世纪30年代,绍兴东浦河边,人们正在劳作 图源绍兴发布
“绍酒行天下,酱园遍全国”。绍兴人爱吃酱制品,也由此催生出酱货产业。据考,绍兴酱园最早于明崇祯年间开业。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更受到政府扶持,老树绽新芽。
印染靠水,而绍兴自古是水乡,河网密布。从上世纪80年代柯桥古镇上的布街,到中国轻纺城,人流如织,货车奔忙,全国三分之一的印染布产量来自绍兴,世界各地都有绍兴出的布。基于原有的产业基础,绍兴还形成纺织印染、化工等同类产业集聚的块状经济布局,也因产业上下游分工协作演化出链状经济形态,进一步壮大“染缸”势头。
依水而生,因水而兴,绍兴发展出以“酒缸、酱缸、染缸”三大缸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占当地经济比重超六成。“三缸”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和金名片,这是绍兴经济发展登上的第一座高峰。
对攀岩者来说,登顶之后还有新的顶峰等待攀越。享受登顶那一刻的荣耀,身上的汗水与伤口也成了勋章,但重要的是不被旧时的成绩遮蔽双眼,永远有勇气征服下一座高峰,杨梦蝶这样告诉记者。
“三缸”的确为绍兴的经济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然而生态环境重负、企业效益提升乏力……现实问题摆在眼前,绍兴发展何去何从?
在万千目光关注下,这座千年古城以行动给出回答:以酒缸、酱缸、染缸为代表的老“三缸”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以芯片、药片、刀片电池为代表的新“三片”朝阳高升。从老“三缸”到新“三片”,绍兴再次走上勇攀高峰之路。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终身教授曾刚表示,过去二十年,绍兴市围绕全省先进制造业强市、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引领区、制造业发展“4151”计划的奋斗目标,实施“跨域整合、全域治理”、“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强链、补链、建链”、制造业企业“长高长壮”、“产业大脑+未来工厂”等行动,构建“链长+链主”、“飞地+高创园+基金”协同机制,在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专精特新培育、产业集群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绍兴市越商研究会会长、绍兴文理学院越商研究院院长周鸿勇指出,绍兴传统产业提升,跨域整合是关键,运用“市场机制主导+政府因势利导”机制,一直在优化市域生产力布局,通过集聚搬迁散落的印染和化工企业等举措,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同时,绍兴当地通过精准招商,先后引进了中芯绍兴、长电科技、敏实科技、比亚迪等一批头部企业,引来“俊鸟”产业兴,成功创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先进高分子材料、智能视觉等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并进一步将新产业做大做强。
集聚升级打造“绿色染缸”,绍兴市柯桥区江滨水处理有限公司的污水处理池,该公司集中处理集聚区内的生产污水,日解决能力20万吨 图源新华社
转型升级,腾笼换鸟,绍兴以双线并进的打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一路高歌猛进,奋勇登高,取得骄人成绩。“酒缸、酱缸、染缸”等传统产业破旧立新,“芯片、药片、刀片电池”等新兴起的产业异军突起。2002—2022年,绍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7个千亿级台阶,从886亿元增加到7351亿元。2022年,绍兴地区生产总值7351亿元,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稳居全国“30强”。2023年上半年,绍兴GDP达3622亿元,同比增长7.9%,增速居全省第二位,高于全国的5.5%、全省的6.8%。同时,还获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先进高分子材料、智能视觉4个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连续10年获省“腾笼换鸟”考核先进市,连续两年获工业稳增长和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国务院督查激励。
制定目标,而后坚持到底,直至顶峰,这是攀岩人的写照,也是根植于古越大地的绍兴精神。周鸿勇认为,山水环绕,铸就了绍兴人的温和气质与刚强性格。曾刚则觉得,千年文化渊源,浸染出绍兴人锐意进取、追求卓越、吃苦耐劳的品质。恰是绍兴人山般沉稳持重、水般坚忍灵活,几十年的接续奋斗,才有了古越大地如今的精彩篇章。
曾刚指出,绍兴下一步需根据制造业发展“4151”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深度融入长三角创新共同体建设规划、夯实跨地域创新合作伙伴关系。同时加快提升企业高校自身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与水平,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量”与“质”并举。
此外,周鸿勇补充,绍兴还要进一步紧扣全省“415X”产业集群建设要求,聚焦大项目招引、大企业培育、大品牌建设和企业上市等重要切入口,加快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层次地融合,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强化“数字+”“绿色+”“服务+”,着力培育新业态,激发新活力,再造新优势。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这座千年古城正以前所未有的自信与豪情奋勇拼搏,在时代的风云变幻中披荆斩棘,向一座又一座高峰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