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他挥泪离别兵营,但与部队的缘却一向没断。用他的话说,就像婴儿与母体,一根无形脐带一直相连并运送营养。尔后的几十年间,他想方设法与部队青年官兵再续缘,直至古稀之年仍为国防奔与呼。这位白叟名叫朱龙训,家住浙江省海盐县澉浦镇。前不久,《我国国防报》记者走进他的农家小院,倾听一位退伍老兵的爱国拥军故事。
在浙江省海盐县澉浦镇规划建造的千年古镇中,有一处位临长山河畔的农家小院,5月初,县规划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来此拜访。这座一般院子,既无前史见识可挖掘,也无名人轶事可打听,一行人为什么来这儿?
走进小院,真是别有洞天!只见围墙上喷绘着反映军民一家亲的五颜六色简笔画,一楼大厅里挂置着房子主人与部队官兵大大小小几十张合影,一侧还有一个装着武器模型的展示柜。
本来,这里是一名退伍老兵在自家办的爱国拥军教育基地。规划办公室工作人员感叹这但是为传承千年古镇文脉添上了新的一笔呀!农家院的主人叫朱龙训,从半个世纪前黑白照片上的英俊年轻人,到当今两鬓斑白的古稀白叟,朱龙训身上有讲不完的故事,恰似一坛陈年老酒,动人肺腑。
走出兵营的朱龙训并非一往无前。由于他当过兵,长于开拓创新,干事不按“套路”出牌,经常不被人了解。4年间,先后干过公社建筑队的木匠、农业机械厂的修理工等6个岗位。
那段日子,爸爸妈妈不解,工友讥讽,朱龙训只好给连队干部和战友们写信倒苦水。“龙训啊,武士的词典里没有怯弱二字。”“刚走出兵营步入社会,这种不适是暂时的……”回信中一句句宽慰的言语,一声声深切的勉励,像行军行进途中的补给,给了朱龙训劳顿之后满满的能量弥补。
后来,朱龙训“一根扁担、两筐羊毛衫”闯上海,从摆路旁边摊到开办羊毛衫厂,成为当地有名的企业家,几年时间里,他的人生产生蝶变。
当他写信给老部队陈述创业成功后的喜讯时,没想到信被退了回来。由于编制调整,原部队撤编了。那一刻,朱龙训就像一个有了长进的孩子却无法报答千辛万苦抚育自己成人的母亲,一种无法添补的惋惜一直相随。
“部队像母体,用一根无形的脐带输给我丰厚的精力营养,让我在寸步难行时挺起脊梁骨。没有部队,或许我的人生就倒下了!”回想刚退伍那几年的跌宕起伏,朱龙训更加牵挂部队和战友。